古代言情《穿越古史:老头我也不想无敌啊!》,由网络作家“大明节度使”近期更新完结,主角刘玄策刘病,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回头让儿子也多买点粮食,万一封城呢。郑墩儒苦笑:“也只能如此了,想不到刘兄年纪虽大,却胸有计谋,若你再年轻二十岁,我定会向陛下举荐你,为你谋个同进士出身,入朝为官,也好施展你的才华。”刘玄策笑着摆了摆手,“我自由自在惯了,官场的束缚,我可受不了,人生在世,能随心而活,才是最要紧的。”“其实,我挺羡...

穿越古史:老头我也不想无敌啊!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郑墩儒蹙眉,“不见了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跑路了,或许是去别的地方收粮了,各大富豪都在寻他。”郑宪上气不接下气说道。

郑墩儒觉得没道理啊。

就这么跑路了,那些人图什么?

刘玄策见状,开口问道:“郑老弟,你也参与买卖粮食了?”

郑墩儒哭丧着脸,满脸懊悔地说道:“唉,为了赚几个钱,我利欲熏心收购了不少粮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刘兄知道这事,看来刘兄也有参与?”

刘玄策摇了摇头,尴尬笑了笑,“不是,这主意是我给王知县出的。”

“什么,这主意是你出的?”林洛初震惊不已。

王晋盛明明告诉自己,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征粮计策,如今看来,王晋盛欺骗了自己。

刘玄策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听完,郑墩儒一脸懊恼,“刘兄,你可真是害苦了我。”

郑墩儒肠子都悔青了,原来这是个杀猪盘,专门杀自己这种想投机倒把赚钱的。

贪小便宜吃大亏。

刘玄策见他满脸愁容、唉声叹气,安慰道:“郑老弟也不必担忧,就是给王知县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对你下手。”

“先屯着吧,也没什么损失,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多囤积些粮食,总归没坏处,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大用场,正所谓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回头让儿子也多买点粮食,万一封城呢。

郑墩儒苦笑:“也只能如此了,想不到刘兄年纪虽大,却胸有计谋,若你再年轻二十岁,我定会向陛下举荐你,为你谋个同进士出身,入朝为官,也好施展你的才华。”

刘玄策笑着摆了摆手,“我自由自在惯了,官场的束缚,我可受不了,人生在世,能随心而活,才是最要紧的。”

“其实,我挺羡慕郑老弟的,生活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当个隐士,每天读书喝茶,活得通透,我也想在这里建座别墅,当个逍遥地主。”

郑墩儒大喜,“好啊,刘兄搬过来,我们一起作伴,探讨学问,纵情山水,岂不美哉。”

刘玄策内心一百个不同意。

谁稀罕跟你这个糟老头子作伴,我有病啊。

如果林洛初常住你家的话,我还可以考虑一下。

日久生情嘛。

林洛初见两个老头只想着玩,撇撇嘴,提醒道:“郑伯伯是文坛北斗之望,可不能只寄情于山水。”

她心想,郑伯伯可千万不要学刘玄策,没个正行。

方然天下,谁敢称呼他为郑老弟,可刘玄策一口一个郑老弟叫着,郑伯伯竟然没制止他。

话说到这里,刘玄策转头看向林洛初,突然问道:“林小姐,小小秀丰县征粮,怎么还需要你亲自过来督察?不至于吧?”

林洛初自然不可能告诉他谶语的事情,她可是连郑墩儒都没说,事以密成。

她只是轻描淡写说道:“我来秀奉,主要是为拜访郑伯伯,若是不来,也不会知道你这局杀猪盘,刘员外还真是大手笔。”

刘玄策只当她是在夸自己了。

她现在对自己的态度,明显好了。

这时,突然起风了,夹带着几丝凉意。

郑墩儒当即说道:“寒舍离这不远,诚邀刘兄去家里坐坐。”

刘玄策转头看向林洛初,见她没有反对的意思,便笑着点头答应了:“那就却之不恭了。”

一行人离开醉翁亭,坐着竹箯前往郑家。

顺着小径前行,一座巍峨的府邸便撞入眼帘,还未到门前,刘玄策就已被那气派的门庭所震撼。

这他妈是寒舍?

但见朱红色的大门庄严肃穆,门板之上,排列着两排硕大的铜制门钉,

门的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黑底金字,上书“文坛北斗”四字,字体笔锋刚劲有力,铁画银钩,透露出一股磅礴的气势。

左右两侧的门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上联是:德如朗月昭昭,修身养性,每凭善念施仁政;下联为:才似清风浩浩,博古通今,常以雄文醒世人。

字迹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郑墩儒捋着胡须,得意一笑,“这套宅院是祖传的,文坛北斗四个字,是陛下御赐。”

刘玄策直呼牛逼。

走进院子,刘玄策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所折服。

整个院子占地广阔,布局精巧,颇有江南园林的韵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潺潺而过,绿树繁花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没穿越之前,刘玄策一直梦想着能拥有一套中式庭院。

穿越到大魏后,他也有了一座二进小院,可如今看到郑墩儒的院子,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

郑墩儒才是懂生活的,自己简直弱爆了。

来到大厅,郑墩儒热情招呼众人坐下,随后吩咐下人奉上香茗。

刘玄策看着林洛初,觉得自己应该乘胜追击,继续装逼,让她对自己的印象彻底改观。

他说道:“郑老弟门口的对联大气,有君子之风。”

郑墩儒颇为自得,“郑家祖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后人要做君子,以天下为己任,莫做小人。”

装逼的机会来了。

刘玄策问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郑老弟以为何解?”

林洛初轻抬眼眸,这还需要问吗,他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只听郑墩儒洋洋洒洒说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刘玄策连连点头,“郑老弟说得好,受教了,不过我的理解是,君子小人,志趣不同,公私而已。”

短短十二个字,却如洪钟大吕在郑墩儒耳边炸响,让他顿觉醍醐罐头。

自己刚才解释了那么多,长篇大论,翻来覆去说,竟远不及刘玄策“公私”两个字。

他站起身,整理衣冠,恭恭敬敬朝刘玄策行了一礼,“在下受教了。”

看到这一场景,林洛初目瞪口呆。

“郑伯伯,你可是文坛北斗,怎能向他行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