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黄忠赵云、张辽(文韬武略续汉章)_文韬武略续汉章全集阅读
穿越重生《文韬武略续汉章》,由网络作家“血未冷”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铭、黄忠赵云、张辽,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四管家刘禧,是刘府家生子中选拔出来的,主管外事,包括商铺店面商队(走商,组队去外地贩卖货物)船队,相当于商务部长。但是现在明显忙不过来,刘铭跟奶奶商量着从家生子中再选拔几个忠心能干的来重用。于是有了五管家刘财(主家赐名是家生子最大的荣幸,必须马上改名)主管新成立的将作坊相当于工业部长,近期要大量招收...
小说:文韬武略续汉章
类型:穿越重生
作者:血未冷
角色:刘铭、黄忠赵云、张辽
“血未冷””的倾心著作,刘铭、黄忠赵云、张辽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五岁的身体,七十三年的人生阅历和智慧,刘铭很小心的跟今生的“娘亲”交流,听得多,应得少,问得更少毕竟本主已经魂飞魄散,也没有留下什么记忆,面对完全陌生的世界,他要掩饰和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言谈举止,性格习惯,应有的知识和记忆等等,很容易露出破绽幸好他小心而且聪明,更主要的是在母亲眼里,爱子就算言谈不当,举止失措,也不是什么问题,更不会怀疑不会多想儿子算是死里逃生,母亲只会更加心疼更加珍惜,宠溺...
刘府本来有四个管家:大管家刘福,刘铭爷爷的书童出身,刘勇刘猛的爷爷,总管刘府的全面。如果把刘府比作后世的国家,那么他就是国务院总理。二管家乔禄,奶奶从娘家带过来的心腹,主管内宅事务,兼管奶奶陪嫁土地、店铺(汉代陪嫁过来的嫁妆是妇女的私产,正常情况下丈夫是不能动的,如果离婚了是必须带走的),相当于财政部长。三管家刘寿,爷爷的随从,主管刘府的土地山林湖泊,包括耕种渔猎,相当于国土资源部长。四管家刘禧,是刘府家生子中选拔出来的,主管外事,包括商铺店面商队(走商,组队去外地贩卖货物)船队,相当于商务部长。
但是现在明显忙不过来,刘铭跟奶奶商量着从家生子中再选拔几个忠心能干的来重用。于是有了五管家刘财(主家赐名是家生子最大的荣幸,必须马上改名)主管新成立的将作坊相当于工业部长,近期要大量招收和培养各类匠人和工人,要主抓各工厂的生产。六管家刘善,主管学院、工厂的基建,相当于建设部长。七管家刘圆,主管外聘人才,相当于人力资源部长。要求组建一批团队走出去,文的武的有一技之长的尽管往家忽悠。而且还有一个任务,明年在各地买来200名8-12岁的孩子(汉代可以合法买卖奴隶),男女皆可,要健康机灵的。准备补充到家族学堂,这将是未来刘铭最忠心的奴才!
大家都很忙,但是刘府有一个闲人。谁呀?———叔父刘吉。
刘吉是个妙人。十五岁去都城洛阳,入太学。本是皇室子弟的当官捷径,二哥刘焉彼时还在朝廷任侍中,可以管管他帮帮他。不料第二年刘焉升任冀州刺史,他就像脱缰的野马,喝酒嫖妓、打架斗殴、飞鹰走马,纨绔子弟该干的不该干的他都干了。消息传到刘府,他老娘立马将他拽回来了。其实他并不坏,只是性格有点跳脱,加上还在叛逆期,以前家里管得太严,物极必反了。回来以后也不安心求学,倒是常常去刘铭那里玩,跟这个侄儿处的很好。七十多年的人生智慧,拿捏个小年轻不要太简单。跟着小伙伴们也学到不少东西,刘铭现在太缺人手了,加上本人年纪小多有不便,把叔叔推到前台当挡箭牌也确实好用,奶奶更是乐见其成,于是,刘吉悲剧了……
各行各业方兴未艾,首先是磨坊,利用小河的水力带动石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为面粉厂夯实了基础。其次是豆制品厂,豆制品是中华美食中做法最多的,据刘铭所知有三百多种。除了新鲜的豆浆、豆腐脑、豆皮、豆花、老豆腐、嫩豆腐等等,还有便于保存的豆干、腐竹、豆腐丝、豆腐泡、霉豆腐、臭豆腐等等。刘铭计划培养一批批伙计以后散到全国各地以开豆腐坊为主业暗地里收集情报。
汉代饮食比较单调,工具主要是釜和鼎,方式主要是煮。刘铭主持成立了铁制品厂,尝试翻砂、倒模等工艺配合水力锻打,生产出各式蒸煮煎炸炒等铁锅,为以后开新式饭店作铺垫。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刘府开始尝试做各种花式的菜品,大大改善了众人的口腹之欲。
汉代桌案很低,人都是盘坐或跪坐在草席上,没有后世的椅桌板凳,床也不是后世的样式,而是类似日本的榻榻米。以鲁大彪为首的家具厂成立了,各种新式家具源源不断地出厂,并且在竟陵、江夏、荆州、襄阳、江陵、柴桑、豫章等地开张。会买产品的一定要会讲故事,于是,摇椅叫祖孙椅、躺椅叫平安椅、书桌叫劝学桌、办公桌叫升官桌、还有官帽椅、权椅、鸳鸯床、祖孙床等等,真是产品和故事齐飞,推销与演讲共享!
造纸厂终于投产了!七管家刘圆立大功了,从洛阳网罗了几个造纸匠,拖家带口的都来了。刘吉代表刘府给了高规格的安排,并且强化了造纸厂的保密措施。在增加了竹子、稻草、麦秆、麻杆、刮茅(长得像芦苇、甜杆,叶子边缘锯齿明显容易伤了手脚皮肤)等纤维好的原料,并采用草木灰水脱色后,高质量的纸张出世了!刘吉首先加强了保密措施,并且有增加了一个管家:八管家刘锐,类似后世的公安部长,负责武师、护院、家丁、商队护卫、船队护卫和各工厂安保。
刘铭又指导造纸厂生产出卫生纸,终于能对得起自己的屁股了!然后抓紧成立印刷厂,当然只用雕版印刷,原因嘛 ———悠着来呗。
纺织厂开工了,刘铭根据前世的记忆制造了纺纱机、织布机(前世直到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农户都有,农闲的时候妇女们自己纺纱、织布,随着新中国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高速发展慢慢淘汰了),但是汉末蜀锦是顶级的奢侈品,工艺很复杂。刘圆从巴蜀挖过来几十户织锦匠,产量还是很低。这不是一就而成的事。一方面加强熟练工的培养,另方面不断改进工具和机器。
各种工厂如火如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入良性循环。刘铭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方面。
缺人!还是缺人!严重缺人!!!
刘铭又从家丁护院佃户农夫中选出120人建二个速成班,挑强壮的、机灵的、口才好的、识字的或练过武术的,主要是学习算学,以备今后大量开店的需要。!
初级学堂学制三年,设定百分之三十的升学率,这部分将进入荆楚学院深造,百分之七十毕业以后会充实到刘府的各个产业之中。而速成班学制一年,只取个别特别优秀的人才升学,毕业以后大多数都充实到各个店铺里锻炼。
荆楚学院原本只有俩个老师五个学生。通过外聘和外招现在有十二个老师二十八个学生。新来的老师七个教文史三个教武术的,名字都是刘铭前世不知道的,估计都不是什么厉害人物。文科暂时由李博李子渊负责,毕竟他还比较了解荆楚学院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思路。武术自然还是张强张伯劲负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师见面切磋切磋很正常,但是没有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十招。刘铭估计张强的水平差不多能进入三国二流武将的行列。
刘铭计划把荆楚学院分为中级班和高级班两部分。中级班学什么呢,文史类基本上是儒家经典比如《春秋》、《左传》、《尚书》等,但是刘铭一定会夹带私货。比如对联、五言诗和七言诗,包括七绝和七律。一方面刘铭前世对儒家文化的评价是三七开:三分正面,七分负面。我的地盘我做主,荆楚学院可以教儒学,但是新儒学,被刘铭改头换面、去芜存菁的新儒学。儒家有两个历史罪人:董仲舒和朱憙。前者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从此失去竞争也失去活力,似好实坏,千年之后的西方,文艺复兴给他叭叭叭打脸啊;后者“去人欲存天理”是反人性的也肯定是反天理的,关键是从此儒家伪君子横行,反人类罪犯开始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千年之后,“假大空”流毒未尽!西湖岳庙秦桧夫妇跪了近千年,这两个罪大万倍的垃圾,要在所有的公开祭祀的场地和学校等场地塑跪像,跪到中华文明的尽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汉代文学在文学史上地位不高,跟它的历史地位严重不匹配。唯一能说道一下的汉赋,过于追求格式,空调繁杂,偏僻生硬,虚辞助词令人发指。跟后来的唐诗宋词相差万里。而且汉末的儒生喜欢钻到固纸堆里寻章摘句引以为豪,派系争斗乐此不疲,必须正本清源了,刘铭要放几条鲶鱼进来!
刘铭把前世初中的数学简化一下做教材,把物理简化一下称格物学,化学简化一下称造物学;不敢惊世骇俗,但求抛砖引玉!
汉末,名望非常重要,清流君子都要“养望”、“扬名”,做得好的名利双收,做不好的要么清贫困顿,要么身败名裂。士族之间相互吹捧,文人骚客彼此推崇,种种怪状不一而足。
刘铭还小,不能走出去,很多方法不能用,但是现在太需要外来的人才助力,所以……
先整个神童的名头吧!反正中级班正好要学习写对联和写诗那就开始穿越者的装逼大计吧———抄诗,啊不,是写诗!反正,除了穿越者,谁知道呢!
刘铭还是有节制的,久岁那年,只“写了”八首。
《咏鹅》,处女作!开篇三个字,比较符合九岁孩子的身份,他考虑一下还是不改了,而最后两句画面唯美,太喜欢了,向骆宾王致敬!
后面几首,都是前世儿时背过的。他唯一花的脑筋,就是尽量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憙平四年(公元175)春,好事接踵而来。首先是七管家刘圆再江夏巧遇正游历江湖的零陵人黄盖,并忽悠他来荆楚学院任教。黄盖时年二十二岁,身高八尺,体格雄壮,使 一双竹节钢鞭,武艺精熟。与五位武师较技,只有张强能与他战到百招开外不分胜负。两人惺惺相惜,很快成为好友形影不离。
刘铭开心得不得了,这是身边的第一位历史牛人啊!后入跟据《三国演义》给武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这是超一流的武将;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文丑、颜良、孙坚、孙策、张绣、太史慈、徐晃等等算一流武将;黄盖妥妥的算二刘武将。他忠心耿耿,追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南征北战、功勋累累,老了老了还配合周瑜演一出“苦肉计”留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俗语流传千古。
另外,他也能准确地给张强做出评价了,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几天后,蒯越来访!蒯越是他便宜老爹的小舅子,今年才18岁,才华横溢,正到处游学。到了豫章拜访姐夫,聊天的时候把刘铭一顿好夸,简直天上有地上无。蒯越半信半疑,架不住心中好奇,匆匆辞别赶赴竟陵。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这小子,身材高而均称,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齿白唇红,风流倜傥!一开口“舅舅、舅舅”叫得特别亲热,一交流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实在让他喜欢得不得了。更搞笑的是,怎么就跟刘吉看对眼了,那是臭味相投、相见恨晚,很快就无话不谈、形影不离。得了,还游什么学呀,不走了,就在这里,不游也能学!
汉末三国,顶尖的谋才有:荀彧、荀攸、郭嘉、李儒、贾诩、沮授、田丰、陈宫、司马懿、诸葛亮、周瑜、陆逊等这算是超一流的。刘晔(煜)、程昱、戏志才、许攸、鲁肃、张昭、蒯良、徐庶、蒯越等算是一流的。当然这个排名不算很权威,比如徐庶虽然名头不小,但是后来并没什么突出表现,不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吗?(历史和演义是有很多不同的,但是小说吗还是靠近演义点吧,再次向罗神笔致敬)还有一些没有算上比如荀谌、纪逢等,在刘铭看来,蒯越就算不在一流内,至少是二流谋士的前排。这是走大运了!
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蒋钦,这又是老爹给介绍来的,给力啊!一番交谈,刘铭给他猛打鸡血:要钱给钱,要船给船,人你去找,江湖豪杰、水上强人都行,人品要好,忠心第一。十年之内,练出三千水上精兵,准备去大海杨波!
水军,太重要了!终于有希望了!
第5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却有蜻蜓立上头 在线试读
刘府本来有四个管家:大管家刘福,刘铭爷爷的书童出身,刘勇刘猛的爷爷,总管刘府的全面。如果把刘府比作后世的国家,那么他就是国务院总理。二管家乔禄,奶奶从娘家带过来的心腹,主管内宅事务,兼管奶奶陪嫁土地、店铺(汉代陪嫁过来的嫁妆是妇女的私产,正常情况下丈夫是不能动的,如果离婚了是必须带走的),相当于财政部长。三管家刘寿,爷爷的随从,主管刘府的土地山林湖泊,包括耕种渔猎,相当于国土资源部长。四管家刘禧,是刘府家生子中选拔出来的,主管外事,包括商铺店面商队(走商,组队去外地贩卖货物)船队,相当于商务部长。
但是现在明显忙不过来,刘铭跟奶奶商量着从家生子中再选拔几个忠心能干的来重用。于是有了五管家刘财(主家赐名是家生子最大的荣幸,必须马上改名)主管新成立的将作坊相当于工业部长,近期要大量招收和培养各类匠人和工人,要主抓各工厂的生产。六管家刘善,主管学院、工厂的基建,相当于建设部长。七管家刘圆,主管外聘人才,相当于人力资源部长。要求组建一批团队走出去,文的武的有一技之长的尽管往家忽悠。而且还有一个任务,明年在各地买来200名8-12岁的孩子(汉代可以合法买卖奴隶),男女皆可,要健康机灵的。准备补充到家族学堂,这将是未来刘铭最忠心的奴才!
大家都很忙,但是刘府有一个闲人。谁呀?———叔父刘吉。
刘吉是个妙人。十五岁去都城洛阳,入太学。本是皇室子弟的当官捷径,二哥刘焉彼时还在朝廷任侍中,可以管管他帮帮他。不料第二年刘焉升任冀州刺史,他就像脱缰的野马,喝酒嫖妓、打架斗殴、飞鹰走马,纨绔子弟该干的不该干的他都干了。消息传到刘府,他老娘立马将他拽回来了。其实他并不坏,只是性格有点跳脱,加上还在叛逆期,以前家里管得太严,物极必反了。回来以后也不安心求学,倒是常常去刘铭那里玩,跟这个侄儿处的很好。七十多年的人生智慧,拿捏个小年轻不要太简单。跟着小伙伴们也学到不少东西,刘铭现在太缺人手了,加上本人年纪小多有不便,把叔叔推到前台当挡箭牌也确实好用,奶奶更是乐见其成,于是,刘吉悲剧了……
各行各业方兴未艾,首先是磨坊,利用小河的水力带动石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为面粉厂夯实了基础。其次是豆制品厂,豆制品是中华美食中做法最多的,据刘铭所知有三百多种。除了新鲜的豆浆、豆腐脑、豆皮、豆花、老豆腐、嫩豆腐等等,还有便于保存的豆干、腐竹、豆腐丝、豆腐泡、霉豆腐、臭豆腐等等。刘铭计划培养一批批伙计以后散到全国各地以开豆腐坊为主业暗地里收集情报。
汉代饮食比较单调,工具主要是釜和鼎,方式主要是煮。刘铭主持成立了铁制品厂,尝试翻砂、倒模等工艺配合水力锻打,生产出各式蒸煮煎炸炒等铁锅,为以后开新式饭店作铺垫。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刘府开始尝试做各种花式的菜品,大大改善了众人的口腹之欲。
汉代桌案很低,人都是盘坐或跪坐在草席上,没有后世的椅桌板凳,床也不是后世的样式,而是类似日本的榻榻米。以鲁大彪为首的家具厂成立了,各种新式家具源源不断地出厂,并且在竟陵、江夏、荆州、襄阳、江陵、柴桑、豫章等地开张。会买产品的一定要会讲故事,于是,摇椅叫祖孙椅、躺椅叫平安椅、书桌叫劝学桌、办公桌叫升官桌、还有官帽椅、权椅、鸳鸯床、祖孙床等等,真是产品和故事齐飞,推销与演讲共享!
造纸厂终于投产了!七管家刘圆立大功了,从洛阳网罗了几个造纸匠,拖家带口的都来了。刘吉代表刘府给了高规格的安排,并且强化了造纸厂的保密措施。在增加了竹子、稻草、麦秆、麻杆、刮茅(长得像芦苇、甜杆,叶子边缘锯齿明显容易伤了手脚皮肤)等纤维好的原料,并采用草木灰水脱色后,高质量的纸张出世了!刘吉首先加强了保密措施,并且有增加了一个管家:八管家刘锐,类似后世的公安部长,负责武师、护院、家丁、商队护卫、船队护卫和各工厂安保。
刘铭又指导造纸厂生产出卫生纸,终于能对得起自己的屁股了!然后抓紧成立印刷厂,当然只用雕版印刷,原因嘛 ———悠着来呗。
纺织厂开工了,刘铭根据前世的记忆制造了纺纱机、织布机(前世直到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农户都有,农闲的时候妇女们自己纺纱、织布,随着新中国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高速发展慢慢淘汰了),但是汉末蜀锦是顶级的奢侈品,工艺很复杂。刘圆从巴蜀挖过来几十户织锦匠,产量还是很低。这不是一就而成的事。一方面加强熟练工的培养,另方面不断改进工具和机器。
各种工厂如火如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入良性循环。刘铭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方面。
缺人!还是缺人!严重缺人!!!
刘铭又从家丁护院佃户农夫中选出120人建二个速成班,挑强壮的、机灵的、口才好的、识字的或练过武术的,主要是学习算学,以备今后大量开店的需要。!
初级学堂学制三年,设定百分之三十的升学率,这部分将进入荆楚学院深造,百分之七十毕业以后会充实到刘府的各个产业之中。而速成班学制一年,只取个别特别优秀的人才升学,毕业以后大多数都充实到各个店铺里锻炼。
荆楚学院原本只有俩个老师五个学生。通过外聘和外招现在有十二个老师二十八个学生。新来的老师七个教文史三个教武术的,名字都是刘铭前世不知道的,估计都不是什么厉害人物。文科暂时由李博李子渊负责,毕竟他还比较了解荆楚学院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思路。武术自然还是张强张伯劲负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师见面切磋切磋很正常,但是没有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十招。刘铭估计张强的水平差不多能进入三国二流武将的行列。
刘铭计划把荆楚学院分为中级班和高级班两部分。中级班学什么呢,文史类基本上是儒家经典比如《春秋》、《左传》、《尚书》等,但是刘铭一定会夹带私货。比如对联、五言诗和七言诗,包括七绝和七律。一方面刘铭前世对儒家文化的评价是三七开:三分正面,七分负面。我的地盘我做主,荆楚学院可以教儒学,但是新儒学,被刘铭改头换面、去芜存菁的新儒学。儒家有两个历史罪人:董仲舒和朱憙。前者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从此失去竞争也失去活力,似好实坏,千年之后的西方,文艺复兴给他叭叭叭打脸啊;后者“去人欲存天理”是反人性的也肯定是反天理的,关键是从此儒家伪君子横行,反人类罪犯开始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千年之后,“假大空”流毒未尽!西湖岳庙秦桧夫妇跪了近千年,这两个罪大万倍的垃圾,要在所有的公开祭祀的场地和学校等场地塑跪像,跪到中华文明的尽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汉代文学在文学史上地位不高,跟它的历史地位严重不匹配。唯一能说道一下的汉赋,过于追求格式,空调繁杂,偏僻生硬,虚辞助词令人发指。跟后来的唐诗宋词相差万里。而且汉末的儒生喜欢钻到固纸堆里寻章摘句引以为豪,派系争斗乐此不疲,必须正本清源了,刘铭要放几条鲶鱼进来!
刘铭把前世初中的数学简化一下做教材,把物理简化一下称格物学,化学简化一下称造物学;不敢惊世骇俗,但求抛砖引玉!
汉末,名望非常重要,清流君子都要“养望”、“扬名”,做得好的名利双收,做不好的要么清贫困顿,要么身败名裂。士族之间相互吹捧,文人骚客彼此推崇,种种怪状不一而足。
刘铭还小,不能走出去,很多方法不能用,但是现在太需要外来的人才助力,所以……
先整个神童的名头吧!反正中级班正好要学习写对联和写诗那就开始穿越者的装逼大计吧———抄诗,啊不,是写诗!反正,除了穿越者,谁知道呢!
刘铭还是有节制的,久岁那年,只“写了”八首。
《咏鹅》,处女作!开篇三个字,比较符合九岁孩子的身份,他考虑一下还是不改了,而最后两句画面唯美,太喜欢了,向骆宾王致敬!
后面几首,都是前世儿时背过的。他唯一花的脑筋,就是尽量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憙平四年(公元175)春,好事接踵而来。首先是七管家刘圆再江夏巧遇正游历江湖的零陵人黄盖,并忽悠他来荆楚学院任教。黄盖时年二十二岁,身高八尺,体格雄壮,使 一双竹节钢鞭,武艺精熟。与五位武师较技,只有张强能与他战到百招开外不分胜负。两人惺惺相惜,很快成为好友形影不离。
刘铭开心得不得了,这是身边的第一位历史牛人啊!后入跟据《三国演义》给武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这是超一流的武将;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文丑、颜良、孙坚、孙策、张绣、太史慈、徐晃等等算一流武将;黄盖妥妥的算二刘武将。他忠心耿耿,追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南征北战、功勋累累,老了老了还配合周瑜演一出“苦肉计”留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俗语流传千古。
另外,他也能准确地给张强做出评价了,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几天后,蒯越来访!蒯越是他便宜老爹的小舅子,今年才18岁,才华横溢,正到处游学。到了豫章拜访姐夫,聊天的时候把刘铭一顿好夸,简直天上有地上无。蒯越半信半疑,架不住心中好奇,匆匆辞别赶赴竟陵。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这小子,身材高而均称,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齿白唇红,风流倜傥!一开口“舅舅、舅舅”叫得特别亲热,一交流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实在让他喜欢得不得了。更搞笑的是,怎么就跟刘吉看对眼了,那是臭味相投、相见恨晚,很快就无话不谈、形影不离。得了,还游什么学呀,不走了,就在这里,不游也能学!
汉末三国,顶尖的谋才有:荀彧、荀攸、郭嘉、李儒、贾诩、沮授、田丰、陈宫、司马懿、诸葛亮、周瑜、陆逊等这算是超一流的。刘晔(煜)、程昱、戏志才、许攸、鲁肃、张昭、蒯良、徐庶、蒯越等算是一流的。当然这个排名不算很权威,比如徐庶虽然名头不小,但是后来并没什么突出表现,不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吗?(历史和演义是有很多不同的,但是小说吗还是靠近演义点吧,再次向罗神笔致敬)还有一些没有算上比如荀谌、纪逢等,在刘铭看来,蒯越就算不在一流内,至少是二流谋士的前排。这是走大运了!
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蒋钦,这又是老爹给介绍来的,给力啊!一番交谈,刘铭给他猛打鸡血:要钱给钱,要船给船,人你去找,江湖豪杰、水上强人都行,人品要好,忠心第一。十年之内,练出三千水上精兵,准备去大海杨波!
水军,太重要了!终于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