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重生1991:不再是樊胜美 类型:穿越重生 作者:南山采杞 角色:邱晓邱晓 小说重生1991:不再是樊胜美,大神“南山采杞”将邱晓邱晓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各有各的立场最后还是由小舅家䃼给了大舅家一千元,后排房归小舅一家,外公由大舅一家赡养,以后的退休金也归大舅一家外公从衣柜里,取出一个小布包,让大舅妈、小舅妈、大女儿,小女儿挑选:“这些也不值什么钱,是你们娘留下的,说好了给你们分一分,留个纪念”按照辈分,轮流上前,其实也没有贵重物品,只是两个金戒指和金、银耳钉各一副陈丽梅拿了剩下的一对银耳钉小舅妈睃了陈丽梅一眼,凉凉的说:...

第2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线试读


第二章

吃过晩饭,陈丽梅飞快收拾好碗筷,从屋里拿出一个包裹,塞进凤凰牌女式自行车的车篮里,喊邱晓开了外间铁门。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不远处大宅门外的灯泡发出昏暗的光。

"上车。"陈丽梅撑着自行车喊。

“妈,我不习惯这样上车,你直接骑行,我会跳车。”

“就你皮。”陈丽梅小声抱怨。

静谧的夜色中,邱晓搂着养母的腰突然轻轻的说:“妈妈,我想外婆了……”

陈丽梅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不想去托儿所的事吗,你外婆是真的疼你。”

邱晓在上小学前,一直都是外婆带着,白天陈丽梅上班前给送过去,晚上下了班再接回家。

外公是牙医,现在已经退休,外婆是个很慈祥的小老太,没有文化没有工作,一生都在为子女们付出。

老人和大舅家住一块,帮舅妈带大了两个孩子,接着就帮小女儿陈丽梅带。

邱晓四岁的时候,小舅妈朱芳从乡下带着五岁的女儿也回来了。

朱芳排斥外婆帮忙带外孙,表姐也经常欺负邱晓,联合邻居的几个小孩,骂邱晓是没人要的孩子,垃圾堆里捡的,让大家不要和她玩。

当邱晓哭着找外婆:“阿婆,什么是没人要的孩子?”

外婆用她看不懂的眼神望着她,叹了口气,给了幼小的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陈丽梅知道了此事,告诉邱晓那是表姐胡说八道,不要听她的,然后立即决定送邱晓去上托儿所。

但第一天去托儿所,陈丽梅才放下邱晓,邱晓放声大哭拉住自行车后座,害怕的喊着:要阿婆、要妈妈……

陈丽梅不忍心拽开女儿的小手,也不能让外婆为难,只能把邱晓带去一起上班。

第二天,陈丽梅安慰好邱晓,再次尝试送到托儿所,趁着两个老师挡住女儿视线,赶紧跑。

可下班后去接她,老师说邱晓一天都在哭,不肯吃东西,也不和小朋友互动,这小孩是真的难带。

万般无奈之下,陈丽梅又把邱晓带去了外婆家。

也许是外婆心疼小女儿的不易,也许是外婆透过邱晓,想起那个年代因为养不起,自己那被送走的二女儿。

外婆站了出来,和小舅长谈了。

之后,小舅妈生气的带着表姐回乡下了。

直到,外婆查出胃癌晚期,朱芳认为当初自己一家子是被逼走的,她极力阻挠小舅回去。硬是拖到了实在拖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才回来。

外婆是邱晓生命中的光,唯一最真心无条件对她好的人。

就算上小学了,邱晓也是放学就上外婆家,最爱做的事就是黏着外婆,爸爸从外地休假回来带的好吃的,也是塞给外婆吃。

“阿婆,我现在没有钱,以后等我长大了,我自己买更多好吃的给你吃。”

“阿婆,以后等我长大了,我买电视机给你。”

“阿婆,以后等我长大了……”

“哎,乖囡囡,阿婆等着啰。”

自行车后座上,邱晓静静的流泪,就算重生,可这个遗憾永远弥补不上了。

小镇很小,小到开着汽车半小时就能转遍,外公家也很近,骑自行车不到五分钟就到了。

外婆住的房内满满当当全是人。

大舅、大舅妈、大姨挤坐在雕花大床上,小舅、小舅妈站在对面的书桌前。

这民国样式的雕花大床,也承载了邱晓的许多童年回忆:儿时、外婆轻摇蒲扇哄睡她;小小的她扶着床栏学站,骄傲回望;再大些像探宝行为一样的拉开床上每个小隔抽屉;每个画面都有外婆……

很难说,成年后邱晓任由养母陈丽梅安排人生,总是退让,不是没有缘由的。

她总幻想再得到亲情,毕竟拥有过的温情回忆那么美好,不忍戳破。

陈丽梅把包裹里,单位每个季度都会发的劳保用品(几副毛线手套和几双军绿色胶鞋)递给嫂子、小弟还有大姐。

大舅妈撇了撇嘴接过,随手放在一边。

大舅是在小学教书,大舅妈虽然没工作,但挺有生意头脑,因为靠近百货大厦,她几年前就把临街的小屋,改建成小铺面,买了手工面条机,做起小生意。

外公家整体是个连着的长条型,前面给了大舅一家,除了临街铺子还有三间房,一个天井除了透光作用还留出了小厨房。

前后通过一条走道,中间用木门隔开来。

后面是外公外婆自住,同样是三间房一个天井的格局,但最后方多出一个不到二十平的小院,用来洗晒衣服、被子。

小院是共用的,为了方便进出,平时中间的木门日常都是开着。

“今天,人都来齐了,我也就把该交待的说一下。”外公坐在靠背的竹椅上缓缓道:“我也没置办下什么家业,过去虽算艰难也养大了你们,现在你们也都算成家立业了。"

外公停顿了下又继续说道:“ 按照老规矩,女儿不参与,所以,前面的房子给学国,后面我现在住的给学泰,我有养老金,谁赡养以后这笔钱就给谁。"

“ 爸,这还用得着说吗?学泰在乡下工作,平时也极少回来,我们就住前头,当然是由我们来了。"大舅学国吭声了,大舅妈轻推了一下大舅,似有不满。

“好娣,看起来你有不同想法?”外公注意到大舅妈的小动作问道。

大舅妈是个身材高大的女人,她站起环视了在房内的众人,悍然开腔:“爸,我这人快言快语直肠子,想啥说啥,我觉得这分配不公。”

“学泰这几年压根就没回来过,对家里谈不上照顾,妈病重这阵,也全是我们和丽梅看顾的,有些人尽会躲清闲!”说着大舅妈还特意瞟了小舅妈。

“而且学泰以后也是在乡下工作,这后排房就这么分给他,不公平。”

屋里一阵难堪的沉默,每个人脸上都不自在。

小舅好像也有话要说,但被小舅妈彷佛要吃人的眼神逼退了。

“我有两儿子,老规矩分家一碗水要端平,没有一个有,一个没有的道理,可好娣说的也有她的道理。”外公有点为难沉吟不决。

小舅妈忍不住了:“爸,不是我不孝顺,可前几年,我们最需要你们伸把手的时候。妈带大了嫂子的两娃,我家就一个,妈却没帮我们带,这就公平吗?”

说着,小舅妈的语气哽咽了:“而且按老规矩还有外孙是狗,吃完就走。我们家比不上大嫂,还比不过小姑子了?谁又把学泰放心上?妈对丽梅偏心太过了!”

外公大声训斥:“丽梅的苦,你们不懂吗?总说偏心,可她又没公婆帮衬扶把手,而且又……”

外公看向站在角落里的邱晓,话说了一半。

邱晓知道,外公这是怕她知道自己是抱养的,所以虽说激愤中,但还是止住话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外公面无表情:“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你们有缘做兄弟姐妹的,也只有这一世,互相多体谅吧。”

陈丽梅此时早己搂着邱晓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