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慢走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空心石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曹继安,《仙家慢走》这本仙家慢走,曹继安,奇幻仙侠,玄幻 的标签为奇幻仙侠、玄幻并且是玄幻、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11章 神技再现降恶徒,写了2.6万字!

一、作品介绍

《仙家慢走》小说是网络作者空心石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曹继安。主要讲述了:大限之年,返老还童,得见长生路。 修行漫漫长路,重获新生的曹继安,逐渐揭开修仙世界的神秘面纱,毅然决然投入追求长生的波涛中,成为长生路上过江之鲫的一员…… 他人为长生而求长生,而曹继安小道士却是为了道观发扬光大……...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4章 红尘乱大殿显玄妙

第5章 灵泉秘地

第6章 白云起源剑阁传

第7章 踏仙路不为长生

第8章 剑修之路

四、作品试读

“七国元年,剑阁弃徒李云涛,遭仇人追杀,偶然间得入此地。青玄道门几位前辈所行之事,令某无比钦佩!”

“承蒙余荫,铭记于心!吾在此欲立道观,愿看守此地百年!”

“七国一年,白云观,于云溟山,立。”

李云涛,这是白云观初代观主的俗家姓名,道号白云。

曹继安曾在《白云简要》中看到,其中便有其俗家姓名的记载。

但也仅有寥寥几笔,所述之事也只是建道观的记录而已。

并没有初代观主的来历记载,曹继安现在也才得知初代观主的身份,以及在山巅上建立道观的原因。

曹继安很是振奋,如饥似渴地将这本手札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十分复杂。

通过这本手札,曹继安也大概得知了此地的玄机。

初代观主原乃修仙大宗剑阁弟子,只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驱逐。

而此地的灵泉,便是初代观主施展大神通,引此地灵脉开辟而出,目的是为了加固阵眼封印。

此地如曹继安所预料那般,正是在白云观祖师殿的地下。

祖师殿内被初代观主设下了聚灵阵,一来将此地溢出的灵气聚拢,二来可助修炼。

此地与祖师殿连通,有一处小传送阵,可便捷来往。

曹继安在身后的三清祖师神像下,也发现了那枚太极阴阳鱼符文。

这传送阵每次激活,都需要大量灵力驱动,好在有灵泉所在,抵消了大半。

不然光凭曹继安现在的修为,即使体内所有灵力被吸干,也催动不了这传送阵。

除了这本手札,还有几本线装书册,因为此地阵法和灵气浓度,以及这些书册本身材料不凡,所以保存得很好。

根据初代观主手札中自述,他不甘被宗门驱逐,欲在此处开辟剑阁支脉,留下了剑阁部分传承。

有三本典籍乃是初代观主留下,其余四本乃青玄门七徒所留。

这让曹继安喜出望外,他正愁无人指点修行,现在面前摆着剑阁和青玄道门的部分传承,又是一桩天大的机缘!

初代观主还为此,规划出了修行道路以及他个人的修行心得经验。

其中一本便是初代观主的修行心得《修行纪要》,其余还有六本典籍。

其中两本乃初代观主的师门剑阁的功法典籍,剩余四本则是青玄道门的功法典籍。

曹继安对此爱不释手,如获珍宝。

他大致浏览了一下这六本典籍,青玄道门的四本中,两本是修炼功法,其余两本分别是阵法和炼药典籍。

而属于剑阁的两本,一本修炼功法,一本剑经。

骤然获得如此多的典籍,曹继安还真有点不知从何处下手翻阅。

好在有初代观主在手札中特意提及修行规划一事,曹继安按下躁动,先拿起那本《修行纪要》,开始翻阅。

而此时怀中的女婴,早已熟睡,可能是因为此前折腾不小,困乏了。

曹继安怀里抱着熟睡的女婴,就这么坐在青石案前翻阅了起来。

……

将近一个时辰之后,曹继安便看完了《修行纪要》中初代观主特意提及的诸多事宜。

看完这些,曹继安反而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心思。

身前的案板上摆着一只灰色锦囊,他却出神地望向前方,稚嫩的小脸神情有些复杂。

从初代观主交代的事情,曹继安心中的诸多疑惑终于豁然开朗。

比如,初代观主为何没有传授曹继安的师父修仙练气之法,也就是二代白云观观主苍云。

因为在修仙界,人分三六九等,指的不是地位,而是资质。

就好像世俗中武师收徒看重根骨一样,修仙者看重资质,是同样的道理。

长生仙路漫漫,不是谁都可以修仙练气。

想要修仙练气,必须身具灵根。而灵根便是人体沟通天地灵气的桥梁,没有灵根,便无法感知到灵气的存在,也就无法吞纳灵气修行。

身具灵根,还未接触修行的,修仙界将其称之为仙苗。

而曹继安的师父苍云道人,并不是身具灵根的仙苗。苍云之所以被初代观主白云道人收为弟子,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身具灵根者,千万中无一。每逢出现身具灵根者,皆被修仙界各门派的寻苗使搜罗而去。

现如今的修仙界各宗门派隐世不出,收徒延续传承,也只是派出他们的宗门代表。

而寻苗使者便是其中之一,专门为其宗门搜罗身具灵根者。

白云道人本是剑阁弃徒,仇家也多,不能大张旗鼓去搜寻。

他只能暗中行事,以云游为名,四处寻找。

而苍云则是在幼小时乘船遭了水难,被白云道人救起,发现其根骨上佳便收其为徒。

按照初代观主的说法,修仙界虽隐世不出,但天下七国的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

大部分灵气浓郁之地,都被那些个大宗大派划分了地盘领域,小宗小派只能依附他们,夹缝求生。

白云道人四处云游,每每发现仙苗,接近之时都会发现了他们背后,已经有其它宗门的寻苗者接触了。

为了不暴露自身,白云道人只好忍痛割爱。他不是没有想要放手一搏,但最后却不是来自寻苗者的阻力。

而是“仙苗”本身,在权衡利弊之下,拒绝了他。

试想,在一个小小道观和宗门之间,白云道人又不想暴露剑阁的青玄道门的传承,这种情况下,无亲无故的,大都选择后者。

后来,白云道人心灰意冷,不再执着,一切顺其自然了。

不过白云道人心中仍有不甘,便立下了白云观只收幼儿弟子,而后在记事起开始修习吐纳之术。

希望日后,通过这门吐纳之术可令白云观弟子出现灵根。

可惜白云道人至死,也未能如愿。

而这门吐纳之术,便是曹继安自幼修习的吐纳之术,也是脱胎于青玄道门的功法《太上斩命经》!

曹继飞此前怀疑,自己大限时能返老还童,便是于这门吐纳之术有莫大干系。

从初代观主的手札中提及的只言片语,明言《太上斩命经》并非青玄道门独有,乃是得自更加久远年代的古经,而且并不完整,乃是残篇。

初代观主曾通篇研读过,认为这门残缺古经,其中藏有大秘,很有可能涉及仙界!

甚至是长生路的终极之谜。

他认为,完整的《太上斩命经》之中,蕴含着一条长生古路,可让人飞升飘渺仙界。

不过这只是他的推测,没有真凭实据。

即便这样,《太上斩命经》本身也非比寻常。

虽是残缺,但以白云道人曾经的超级宗门剑阁弟子的眼界,《太上斩命经》是最适合打熬根基的无上法门。

为此,白云道人甚至拿自家宗门功法和青玄道门的另一门功法,与《太上斩命经》对比。

就算是残篇,也不是前两者可比拟的,有着云泥之别。

而剑阁和青玄道门都是超级大宗,各自都是修仙者的圣地,出自它们的功法,岂会如此不堪?

这只能说明,白云道人真的很重视《太上斩命经》。

但白云道人并未疯魔,指出这门功法虽是无上法门,但极其难以入门。

就算是他后来发现《太上斩命经》,也不敢转修这门功法。

因为他推测,《太上斩命经》要想入门,先斩命!

斩自身的“命”,将自身所有一切都要斩去,包括生命。

意思就是说,要转修《太上斩命经》,就要先斩自身性命,不成功便成仁。

这就是曹继安大限之时,能够返老还童的根源所在!

那时他还不知道《太上斩命经》的存在,大限之时了无牵挂,念头通达,这也是一种“斩命”。

最后机缘巧合,曹继安返老还童,成功入门了《太上斩命经》。

这门功法最难的地方便是此处,一旦成功,便是鲤鱼跃龙门,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

白云道人便是看重这一点,希望未来观中弟子可以借此逆天改命。

但白云道人也不知怎样去“斩命”,他虽然也让苍云道人修习这门《太上斩命经》的吐纳之术。

可惜,白云道人修为并未能达到长生的地步,大限后仙逝。

而苍云道人,也就是曹继安的师父,也是中道崩殂。

跟据白云道人所留下的《修行纪要》记载,在其影响中自《太上斩命经》出现,也未曾听闻有谁成功过。

曹继安很有可能是成功入门《太上斩命经》的第一个凡人!

成功斩命之后,曹继安也的确如白云道人所推测得那样,返老还童,脱胎换骨。

可以感应并吞纳天地灵气,也就是说明他从无灵根者脱胎换骨,成了拥有灵根之人。

但灵根也有好坏,也分五行。想要测试灵根好坏属性,便需要借助法器之能。

而测试灵根的法器,白云道人自然也有。

那是一柄白玉小剑,在案板上的储物袋中,那只灰色锦囊。

储物袋也是法器,顾名思义,是一件可以收纳物品的法器。

而这样的锦囊,一共有八只。灰色锦囊,是白云道人的储物袋,其余七只锦囊则是那七名青玄道门前辈的。

呼!

曹继安深深吐了一口气,收束杂念,拿起桌面上的灰色锦囊,按照白云道人在手札中提供的《御宝决》,调动灵力去炼化这只储物袋。

他想要测试一下自己的灵根属性,经过《太上斩命经》的脱胎换骨,想必他的灵根应该不差吧?

小说《仙家慢走》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