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医院》周派周派_周派周派最新热门小说
《向日葵医院》男女主角周派周派,是小说写手西苗小号所写。精彩内容:小妹甩了脸色,“原石镇真是落后!”老爸接茬,“我到村里回收电器,都不让进,把路封死了。”大家四目相对,漠然处置这个话题。老妈陶瓷厂里的工友,经常聊八卦,这次话题有点高端,涉及国家大事。时刻关注周边疫情情况,谁家孩子武汉回来的,谁发高烧了……一到夜里,老妈憋不住,总爱把八卦分享给家里人...
金牌作家“西苗小号”的都市小说类型小说,《向日葵医院》作品已完结,主人公:周派周派,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虽然四月份的时候,疫情基本稳定了,但国外反而严重起来,还有蔓延到国内的趋势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越来越近,虽然我的论文已经写好,也改了好几轮可能能力越大,莫名其妙的工作会落到自己的肩上刚好被论文指导孟老师委以重任于是帮孟老师把小组的论文收集起来,统一好论文格式,然后发给她听起来这个工作很简单,真的做起来,我把简单收回去难怪孟老师吐槽收论文不易,怎么催都交不齐,而且还七错八错的我没有拒绝这...
向日葵医院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疫情官宣一周,小镇上变化不大,这里没有进入一级预防状态,老头老太不戴口罩,依旧风风火火买菜串门。我有时怀疑,难道他们自个觉得活够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象征性戴上,有点赶时髦的味道。老妈经常将老姐妹群里的疫情动态发到家属群。我和妹妹一看,觉得别的地方的领导就是尽责。小妹甩了脸色,“原石镇真是落后!”
老爸接茬,“我到村里回收电器,都不让进,把路封死了。”
大家四目相对,漠然处置这个话题。
老妈陶瓷厂里的工友,经常聊八卦,这次话题有点高端,涉及国家大事。时刻关注周边疫情情况,谁家孩子武汉回来的,谁发高烧了……
一到夜里,老妈憋不住,总爱把八卦分享给家里人。她不管你爱不爱听,人在就行。
小镇唯一的优势,过年可以燃放烟花炮竹,家家户户门前都红彤彤的。大街小巷的炮仗味道很浓烈。年三十夜里,炮竹依旧响震天。我想战争时代的硝烟弥漫的场面就该如此,但这里没有悲惨,只有粘人的喜庆。
年初二,一家子回老家,给外婆外公拜年,送了两盒鲜花饼。我和小妹忽悠外婆品尝,把鲜花饼夸上天,“这是云南的特产,可好吃了!快试试。”
八十多岁的外婆,吃啥都差不多,并不馋这一口。只是咧着嘴幸福地笑着,享受着儿孙福。
因为我没戴口罩,所以和小妹出去买,老家的口罩价格紧跟疫情的发展步伐,贵又少。小妹和店员说投诉,对方压根没搭理。把她气得不轻。
我在这边领了好几年的压岁钱,理由是婶婶和外婆说我不经常来拜年,所以把往年的给补上。我是非常开心的,但转眼都还了花呗……我一分没花,那种感受太难了。
老妈见我可怜,路过商场时总爱问我,“你啊,找罪受,都还了,想买衣服吗?”
“不用”我苦笑,表示自己承担后果。
话说,老妈知道我借钱旅游时,两眼睁大,“真是第一次见人借钱旅游的,老头子,你看就是你家风水的问题,真是太有出息了。我还以为挣了大钱,还叫我和老头子一起去,幸亏没去,不然又得欠一屁股债。”
当时,我并没有觉得有多严重,也不觉得做错了。但老妈的喋喋不休,让我想服软,求得安宁。
可这件事对他们冲击太大,不能轻易翻篇。最后我用杀手锏让这顿骂归于平静。我用怒火对抗他们的愤怒。他们见我生气,也就不说了,但肚子里还憋着气。杀手锏为啥起作用,我也说不清楚。
我是家里的老大,很多时候,我搞不懂,为啥我越大,老妈越宠我?如果我的穿着,她看着不满意,心酸了,就吵着给钱我买,还有找实习单位的事情,让我变成了“中国式巨婴”,一度让我觉得自己在喝奶。
从外婆家回来,小镇上多了许多戴口罩的老人。
年初四,政府终于有了动静。不知道去哪里找的老年免费志愿者,拿着大喇叭,走街串巷吆喝着事先就录好的口号。
“大家新年快乐!过年不拜年!出门戴口罩!不聚众赌博!互相转告!”
貌似宣传队不经常来我们这条街,只是喇叭声太响,传到了这边。
疫情进入紧张防控阶段,各种有的没的预防措施在社会上混水摸鱼。
最让人无语的,莫过于外公家里那棵树,记不清什么品种了,突然疯传有预防新冠病毒的奇效,一夜之间,被人坎了,地上一点树叶树枝都没有落下,只剩树桩。不知道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外公,此刻的感受是否如那时一般。说起外公,挺佩服的,毕竟这一大家子里,只有他最像知识分子,年轻时做财务的。拜年时,让他教我算盘怎么用,我应该是学会了,但现在又忘了。
老爸挺喜欢外公的,因为便秘,老爸经常早上五点多起来蹲厕所,说是肠胃不好,但吃了很多药不见好,外公带着老爸去药店买药,那种感觉就像父子俩。看着他俩的背影,我想此刻父亲终于体会到了他所缺失的父爱。爷爷几年前去世的,与爸爸关系不和,败光了家底。可能爷爷没有尽到父亲的义务吧,他俩的故事可长了……
有段时间,不知从哪传来的消息,说是感冒药可以预防新冠病毒,不出几天,然后药店禁止买感冒药……
2020年三月中旬的时候,疫情得到初步控制,陆陆续续各地开始复工。弟弟和妹妹都是程序员,在家办公,又过了许久,才回去上班,那时上班得居家隔离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全副武装出去上班。
口罩也在不断升级,只有我还留在家里啃老。尽管我与家里人自嘲啃老的行为,“你们羡慕吧,我要珍惜与爸妈待在一起的时光。”但心理早就乱成一锅粥。
小妹去上班后,我成了芒古的半个监护人。芒古,是一只布偶猫,说实在,不想回忆,因为它在鼠年七月十一日早上走了,死得很痛苦的那种。幸好有它陪,无聊时,苦闷时,就和它说说话。
自从小妹从城里带它回家里养,不知怎么搞的,越来越灰,不再是白色的贵气小王子。可能品种问题吧。以前它是有上床睡觉的特权,现在没有。我特意买了蚊帐,让它进不来。每到睡觉时刻,就会把它送回别墅里,让它休息。别墅在后院,由老爸亲手所制,毫无美感,用铁网围着,其实就是个坚固的铁笼子,有两层,它平时呆在第二层睡觉。
2019年它刚来老家那缓,它可是住在老弟的房间里,整个屋子都是它的地盘。每天早上都被它吵醒,还用毛茸茸的爪子摸我脸。本来觉得这个行为挺友好的。小妹解释道,“它是想看看你死了没?毕竟你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小妹回城工作,无暇顾及它,把它留在乡下,交给老妈照顾。老爸讨厌它,经常骂它畜牲,但每次找不到猫时,他总能发现它的身影。于是它就入乡随俗了。爸妈为了方便照顾它,就给它建了别墅。只是为了不让屋子里充斥着猫毛。它潇洒的那段时光里,我们一家子不知道吃了多少毛。整个人都是毛。衣服不整理,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之前答应了表哥去政府面试,于是穿上自认为得体的衣服,戴上口罩就去了。
不算严格意义的面试,领导直接给我介绍工作内容。搬张椅子放在领导桌子对面就是我的工作位置,想想与领导在一张桌子面对面办公是什么感觉,简直让人怀疑政府是否有必要招聘这个多余的岗位。听了工作内容,不难,有点没事找事做的感觉。我逐渐明白了,这就是走后门供着关系户的节奏。
我和领导有说有笑,他很和蔼。他摘了口罩,我却没有,因为我心里想着不会再见了,索性就不露脸了。离开时,他问起,“孙坚是你表哥?”
我尴尬的点头回应。再次证实自己脑中的想法,我就是个关系户。
回去后,发了一条冠冕堂皇的短信拒绝了。对我而言,就算是找个单位实习随便应付学校,也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体现我的价值,而不是一个摆设。再者不想欠表哥人情。他早年因为优秀,被选入政府机关,但他不想被权力所影响,于是跑去干绿化工程项目。我和他都讨厌权力的游戏,所以我不想与之有所关联,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假清高吧。
注:地名瞎编的。 小说《向日葵医院》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