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气运之子朱允熥朱元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大明:我朱允熥,气运之子》 小说介绍
诸帝一觉醒来穿越到洪武二十五年,成为皇孙朱允熥。 觉醒了气运之子系统,只要气皇帝,就能得到巨额的气运值。 气运值可以兑换现代商品和服务,高产种子、火器统统买来。 完成通关任务,还可以获得抽奖机会,提升自身武力、魅力。 气坏朱胖胖,夺舍200万点气运值。 气坏朱棣,夺舍500万点气运值。 气坏朱允炆,夺舍1000万点气运值。 气坏朱元璋,夺舍2000万点气运值。 ...... 这一世,他要逆天改命,成立日不落商会,灭高丽、倭国,下南洋,平北元。 让大明帝国的声威震慑寰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国土。。书中主要讲述了:诸帝一觉醒来穿越到洪武二十五年,成为皇孙朱允熥。 觉醒了气运之子系统,只要气皇帝,就能得到巨额的气运值。 气运值可以兑换现代商品和服务,高产种子、火器统统买来。 完成通关任务,还可以获得抽奖机会,提升……
《大明:我朱允熥,气运之子》免费试读 免费试读
“皇爷爷,孙儿觉得大明帝国的制度还有不少的弊端。”
朱允熥不紧不慢,语气极为认真的说道。
“哦......”朱元璋眼神里冒出精光,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他不怕子孙乱说话,就怕他们畏手畏脚,不敢说话。
朱允熥现在的神情,颇有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英雄气概。
“你说,说的不对,爷爷不怪罪于你。”朱元璋鼓励的说道。
“皇爷爷,以大明现在的文武制度,不足百年,必将出现极大的危机。”
朱允熥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怯懦。
朱元璋静静的听完,没有打断,陷入沉思。
朱元璋是一代雄主,军事、政治上均出类拔萃,但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代局限性。
他想要创立一个秩序井然、平稳发展的政治制度,确保子孙后代能够长治久安。
明朝初期的法律规定,百姓不能随意流窜,但是明朝中期流民遍地。
将百姓按照职业分为民户、军户、匠户,并规定必须世袭,世代不可改变户籍属性。
这一制度在大明初期,百废待兴时,还是相当具有优势的。
但是随着后期,土地的兼并、吏治的腐败,想要保持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后代的皇帝也渐渐不遵守这些祖训了。
“首先,您废除丞相,将权力集中,可以防止胡惟庸那样的权臣出现,但是您就得将全部的政务压在您一人身上了。”
“后代的皇帝比不上您的英明神武,也比不上您的兢兢业业,如果有一两代皇帝懒于政事,那朝廷之上就将陷于瘫痪。”
“废除丞相,意味着皇帝将亲自下场和群臣博弈,万一失去了制衡权臣的权力,那皇帝的旨意根本出不了紫禁城。”
朱允熥偷偷看着朱元璋的脸色,担心皇爷爷是否生气了。
朱允熥对政治没有太深的研究,不过是平时看看小说、电视得来的一些浅显的观点。
但是他胜在拥有未来人的记忆,他知道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明朝后期文官集团掣肘的危害。
他所描述的只是明朝后期的政治走向,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却是超越世代的政治远见。
朱元璋听完,有些震惊,眉头也开始紧锁。
他一直致力于为子孙后代打造最高明的政治制度,后代子孙只需要“萧规曹随”就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不想竟然还好出现这么大的漏洞。
而这个漏洞足以毁灭大明这艘铁甲大船。
有道理,大明朝不可能代代都是明君,万一出了几个不理朝政的 平庸之君,那这么多的政务谁来解决。
大明朝岂不是要陷入瘫痪了。
“大孙啊,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朱元璋内心感到震惊,但是神色上并没有什么异样。
“这是孙儿这段时间自己琢磨出来的。”
朱允熥淡定的说道。
系统没有提示自己的气运值增加,那说明皇爷爷并没有生气。
自己还可以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你考虑的的确很深远,那依你之见,咱废除丞相是不对的了?”
朱元璋有些怅然,就像一个考不及格的孩子。
“皇爷爷,废除丞相当然是对的,要不然丞相大权独揽,废立皇帝都是轻的。”
朱允熥气愤的说道。
“只是依孙儿看来,废除丞相之后,朝廷可以设立一个秘书处,帮助您治理朝政,处理常规性的事情。”
朱元璋沉思片刻,不解的说:“那不还是换汤不换药吗?”
“大孙啊,秘书处的老大不就成了另一个丞相吗?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是依然具有丞相的权力。”
朱允熥早就想好了怎么回答,完全不着急。
要说服朱元璋这样的铁腕强人,需要徐徐图之,不能指望瞬间扭转他的想法。
“皇爷爷,秘书处只是一个临时机构,成员可以由您指定的官员兼职,只有议事权,而没有审批权,他们的品级可以很低,甚至完全不入流。“
“这就好比娶了一个小妾,她可以帮忙管家,但是她没有主母的名分,主人要收拾她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朱允熥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一套完全是照搬清朝军机处制度,比明朝初期超前了300年,而且行之有效。
纵观整个满清,根本没有出现权力极大的权臣,就算是乾隆时期的和珅,那也只是个宠臣,嘉庆上台之后,一道圣旨,他就下去侍奉旧主子了。
朱元璋是个政治智慧超高的人,立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个秘书处只是皇帝的附庸,生杀予夺只是皇帝的一句话。
但是它起的作用可是太大了,不仅可以帮皇帝处理常规政务,还可以充当皇帝和群臣之间的缓冲,皇帝有了过错完全可以让秘书处背锅。
“大孙,你这可比那些只是通晓经义的文臣强多了,你父王在的时候,都没看到这一点。”
朱元璋摸着朱允熥的脑袋,爽朗的大笑起来。
“皇爷爷,您不怪孙儿以下犯上,妄议朝政吧。”
“你啊,还有什么主意赶紧抖搂出来。”
朱元璋装作不满的样子。
这小子也太能藏拙了吧,平时不学无术,但是政治见解过于常人。
“你刚才说文武制度的弊端,这才一处呢,还有武的呢?”
朱允熥也有些得意,自己虽然是个政治白痴,但是胜在敢想敢说。
只要把皇爷爷说高兴了,这皇太孙的位子还不是囊中之物。
要是哪一天气到他了,那也不至于发配高墙了。
“皇爷爷,孙儿说了这么多,还没喝口水呢。”
朱允熥苦着一张脸说道。
“快去,咱大孙要喝茶,你们这些做奴才的都没一点眼力见。”
朱元璋说完,就要亲自去倒茶。
朱允熥接过茶壶,直接对嘴吹。
一抹嘴,继续缓缓开口:“皇爷爷,武的话就涉及到我大明的藩王制度了。”
朱允熥故意停下来,藩王制度这是事关重大的事情。
朱元璋顶着朝堂的压力,一意孤行的推行分封制度,让儿子守卫大明的边疆。
明显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只信任自家人,要用自己的儿孙取代那帮打天下的兄弟。
朱元璋沉吟半晌,开后说道:“你也不赞成咱把这些儿子封出去?”
“皇爷爷,分封制度好不好,全看它怎么用。如果只是分自己家的,那子孙后代难免有想法,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就是例子。”
“这些咱不是没想过。”朱元璋叹息一声,“但是咱把这皇位都给大儿子了,其他的儿子总得分点边角料吧,再说他们也是自家人,总比外人强吧。”
“难道要让外人替咱朱家守江山?”朱元璋正色说道。
“孙儿当然不会这样想,咱朱家的江山当然要靠自家人来守,人心隔肚皮,觊觎咱朱家江山的乱臣贼子总是有的。”朱允熥说道。
古代形成了一套伦理纲常,君臣父子,但是也不能指望这东西一直行得通。
王朝后期,礼崩乐坏,有野心的臣子比比皆是。
就好比现代的经理人制度,有些经理人才不会管企业的死活,干垮了一家企业,大不了再找个老板,一样是打工人。
“孙儿的想法是,我大明应该学习周朝分封,而不是汉朝的分封。番邦的好地方多的是,让朱家好儿郎打出去,打下来就封给他们。”
“中原土地就这么多,而朱家的子孙万世不竭,一代代封下去的话,不出百年,这中华大地就将供养不起朱家子孙了。”
朱允熥看着逐渐眉头紧锁的朱元璋,又轻松的笑道。
“爷爷,您信不信,就按照您遗传的这个生育能力,不出百年,您的子孙取名字都得造生僻字了。”
“你这小子,敢拿你爷爷开涮。”朱元璋气得脱下鞋子就要给朱允熥一下。
小说《大明:我朱允熥,气运之子》免费试读试读章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