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海南后我靠赶海发家(江绾殷怀山)_(江绾殷怀山)全文阅读
小说流放海南后我靠赶海发家是知名作者“夏栀子”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江绾殷怀山展开。全文精彩片段:四十八文钱也不错嘛,殷怀夕心里美滋滋的。“走,咱们买包子吃去!”刚进城的时候她们就闻着包子味儿了,可手里的鱼和药草没有着落,兜里的钱都要省着点花,包子自然也就舍不得买了。这会儿兜里有钱,吃几文包子算个啥。殷怀夕早就馋的不行了,一口气买了十个大肉包子,一人两个...
《流放海南后我靠赶海发家》是网络作者“夏栀子”创作的小说推荐,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江绾殷怀山,详情概述:下午这么晒她根本就不想出门,一路走来心情简直糟透了“三婶你快把地址给我,我要回去了”小满娘没理她,直接越过侄女去招呼江绾母女俩进门连荷花目瞪口呆“三婶?!”“干啥?我还没聋大丫你想问地址就问地址啊,人家大夫愿不愿我不得先问问?急个啥?”小满娘才不惯着这丫头,有求于人还吊着个眼在天上,真是烦人连荷花气得不行“三婶我叫连荷花!不许你叫大丫!”这么土的名字在外人面前叫,简直太丢脸了!连荷花...
流放海南后我靠赶海发家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婶子,这麦冬十文一斤,玉竹五文钱,车前草三文……”
因为草药都没经过炮制也没有晒干,价钱是要比正常干药草要低的。殷怀夕没有意见,所有药草都卖给了这间药铺最后拿到了四十八文钱。
便宜的药草占大多数,这也正常。要是山上都是名贵药草哪还能等到她去采。
四十八文钱也不错嘛,殷怀夕心里美滋滋的。
“走,咱们买包子吃去!”
刚进城的时候她们就闻着包子味儿了,可手里的鱼和药草没有着落,兜里的钱都要省着点花,包子自然也就舍不得买了。
这会儿兜里有钱,吃几文包子算个啥。
殷怀夕早就馋的不行了,一口气买了十个大肉包子,一人两个。当然钱也花了很多,一个肉包子两文钱,花了二十文。
江绾是吃惯了好东西的,结果咬一口肉包子香的她灵魂都在颤抖。这绝对是原主身体的条件反射,她太久没吃肉了。
三个人就蹲在路边墙根下,狼吞虎咽吃完了两包子。剩下的四个是要带回去的先放进了背篓里。
“走吧,咱们先去打铁铺看看。”
家里最缺的除了粮食还有菜刀和一点赶海的小工具,之前没钱当然没它们的预算,现在鱼卖了十五两,家里紧缺的东西能置办就置办了。
殷怀夕花了八两银子买了一把菜刀和剪刀,还有一口铁锅,一把砍柴刀。另外还买了两个铲子头,一个镐头两个耙子头还有个小锄头。这些都没有装把手得她自己回去找人装。
沉甸甸一堆铁器放进背篓里,莫名有种幸福感。江绾是最高兴的,因为有了这些家伙她赶海的装备就更齐全了。以后家里做饭杀鱼也不用再来来回回的跑去跟人借。
真好~
殷宁偷偷擦了下眼角,明明是很高兴的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跑了出来。等她平复好心情再抬头时,她们已经站在了一家布坊门口。
姑姑要买布做衣裳吗?
殷怀夕没有多说,直接买了半匹深色的粗布和五尺细棉布。是的细棉布,到了布坊就知道这个世界是有棉花的。
半匹粗布花了两百文,五尺细棉布也花了两百文,(一匹=四十尺)价钱差距令人感叹,不用想就知道棉花肯定是金贵的家伙。
殷怀夕还买了针线,原身的记忆她记得挺多的,做衣裳她也会。三人从布坊出来后便直接找去了粮行,买了粟米十斤,麦粉五斤,还买了一点油盐和调料。
粮食不是她不想多买点,实在是再多买就拿不动了。这会儿倒是有些后悔没带大哥大嫂一起进城。
买完东西三个人背的背抱的抱,苦哈哈的一路走到码头准备找船回村,没想到竟在这里遇上了熟人。
其实也不算多熟,村长的儿子么,村里谁不认识。
连家宝正好来城里给三叔送点东西,送完回来就在码头上遇见了三人。都是同村的,当然要顺路带回去。
殷怀夕要给船费不过连家宝没有收。
他知道这家人挺困难的,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钱买的这些东西,但想要扎根在村里过日子,缺钱的日子还在后头。
远的不说就说房子,他们现在住的那都是租来的屋子。
连家宝试探的问了下殷怀夕有没有盖屋子的想法,殷怀夕没能拿定主意表示要想一想。
" 小说《流放海南后我靠赶海发家》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